——海南中學的教育價值追求及學科建設理念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的本質在于“樹人”。中國未來的發展、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關鍵在人才,基礎在教育。如何在新世紀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為國家與民族的發展做出巨大貢獻的杰出的人才,是我們的學校和每一個教育工作者必須直面的“世紀之問”。
作為具有九十余年辦學歷史的瓊崖名校,海南中學被海南社會各界人士譽為“海南省基礎教育的一面旗幟”。海南建省以來,海南中學每年有百分之九十五的畢業生可以升入國家重點高校就讀,眾多的海中學子從全國各高校畢業后進入牛津、哈佛、劍橋、耶魯等世界著名大學繼續深造,足跡遍及世界。這些成績足以讓我們倍感欣慰,引以為榮。但是,一所學校的發展,要求我們必須具備“胸懷祖國,放眼世界”的戰略眼光;教育工作者所肩負的“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歷史使命也要求我們不能停下求索的腳步。當我們直面“世紀之問”時,我們的內心依然深感震撼。這樣的震撼促使我們去反思我們已經走過的道路,促使我們去探索培養更多創新拔尖人才的新模式。
探索培養創新拔尖人才的新模式,必將恪守教育之根本,必須遵循教育的基本規律。偉大的教育家亞里士多德認為,教育的目的是為了促進人在體育、德育、智育等方面的全面發展。他提倡重視人的天性,養成良好習慣,并通過教育發展人的理性,使天性和習慣受理性的指導,從而成為一個有良好德行的人。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者認為,教育的任務就是使人的身心和諧地發展;在教育方法上,反對禁欲主義,尊重兒童天性及其身心發展規律,注重個性發展,崇尚自由精神。十八世紀著名的哲學家、教育家康德高度推崇人性、人的尊嚴,充分肯定人的價值。德國教育家費希特認為,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了培養全新的完人。而這種全新的完人應該是具有良好德行的人,是人性完善發展的人,是人心協調、均衡發展的人。
我們認為,教育的功用在于啟迪人們發現自我、認識自我、尊重自我、超越自我,而不是讓人們喪失自我。唯有意識到自我的存在,才有思想的自由、學習的自主和行為的自覺。否則,我們培養出來的不是人才,而是違逆人性、惟命是從的奴才和木偶。教育就是一項為人的健康、和諧、全面發展服務的事業,教育的所有內容和組織形式都必須符合教育的這一本質。所謂“以人為本”,就是在培養與塑造人的時候,尊重人的自然天性、生理與心理發展規律和認知水平的階段性,據此設置和實施合乎這些天性、規律、水平的教育內容和教育手段。
在我們的心目中,教育不僅要關注學生們的升學與就業,還要關注學生們將來的創業、持續發展的能力與生活的乃至生命的質量。一個合格的高中畢業生,既要具備一定的科學素養和科學精神,更要具備扎實的人文素養,追求人格的完善與高尚。有鑒于此,學校必須引領學生將個人的近期利益、長遠利益與國家利益高度統一起來,培育學生積極向上的人生品格:以樂觀豁達的心態直面人生,以堅忍不拔的毅力支撐自我,以正確的價值取向充盈心靈。學校必須堅守充滿人文情懷的教育,讓師生們在充滿著文情懷的時空間里自主、自覺、自由地成長與發展。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高中階段教育是學生個性形成、自主發展的關鍵時期,對提高國民素質和培養創新人才具有特殊意義。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強自立和適應社會的能力,克服應試教育傾向”;要“推進培養模式多樣化,滿足不同潛質學生的發展需要。探索發現和培養創新人才的途徑。鼓勵普通高中辦出特色”。高中教育的多樣化特色化的辦學目標,就是為了更好地促進高中學生的發展,這種發展包括綜合素質的發展,也包括個性特長的培養,因此,這就要求高中教育要堅持以人為本,將培養思想自由、學習自主、行為自覺的青年俊才放在極為重要的位置。
目前,我們所面臨的社會發展趨勢是“全球化”和“現代化”。全球化和現代化,歸根到底還是為了每一個人能夠更加自由的、更加平等的、更有尊嚴的工作和生活。就教育而言,就是確保所有青年人的個性自主、公民意識、融入勞動世界和社會生活的能力,以及尊重自己個性、接受外界事物與不同文化和不同社會的能力,使他們在走向社會之后,能夠在遵守法律的前提下,實現道德的自律和合理的利益追求,關注自己與他人的生命質量,尊重與理解不同的文化,做到同伴之間相互理解、對弱勢群體施以同情與援助。高中教育要達到這樣的目標,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積極營造充滿人文情懷的教育環境。除了深入推進課程改革,全面落實國家課程方案,保證學生全面完成國家規定的文理等各門課程的學習之外,還要創造條件開設豐富多彩的選修課程,為學生提供更多選擇,以此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要積極開展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活動,指導學生走進社會,走進生活,努力使每一個學生都能成為適應社會生活并引領社會方向的優秀公民,為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做出貢獻。
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當代教育,無論是教學環境、教學資源、教學手段、教學方法,還是教育對象的主體意識、個性覺醒、價值取向、學習方式等,都與以往有了很大的不同。這就要求我們必須緊跟時代步伐,緊扣時代特征,關注時代變化,把握時代脈搏,與時俱進地探索和掌握教育教學規律在現階段的表現和發展,探索和掌握學生認知和成長發展的新情況和新特點,銳意改革,開拓創新,切實提高教育教學的實效。
海南中學今天所進行的教育活動,是學校九十年來辦學精神的傳承與發展。早在60年多前,首任校長鐘衍林先生就諄諄教導我們:“學有科學,有哲學,有文學,有藝術之學,乃所以增進智識,敦勵品行,娛樂情意,而充實人生,促進文明者也。人有理智生活,不可無科學哲學之修養;有感情生活,不可無文學藝術之修養;有道德生活與超越之思想,亦不可無哲學與宗教之修養。”故鼓勵學生德智體美勞,五育并重,和諧發展。這種建立于人的成長規律、教育教學規律和經濟社會發展規律基礎之上的辦學理念,形成了我校今日之價值追求——培養心靈自由、學習自主、行為自覺的青年俊才。
所謂心靈自由,就是學生在學習與成長的過程中不受任何既定的條條框框的限制,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和良好的思維品質。它的前提就是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個性特長與發展潛質,自由地選擇課程,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都能夠獨立思考,馳騁想象,放飛心靈,思想奔放,思維活躍,敢于挑戰權威,勇于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意見,教師則善于引導與激勵學生打破封閉,標新立異,變革創新。
所謂學習自主,就是給學生以自主的學習時間和空間,使學生能夠獲得自主學習的能力,在學習的過程中獨立思考,進而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主動探究,或同伴合作互助,切磋交流,相互啟發影響,共同發展進步。一切教育歸根結底就是自我教育,一切學習歸根結底就是自主學習。
所謂行為自覺,就是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人生發展目標與定位,自覺地參與相關教育教學活動,且不倦怠,不松懈,積極主動,持之以恒,直至獲得成功。自覺不僅僅是一種積極的行為,更是一種學習和生活的至高境界,一種昂揚向上的人生態度。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培養心靈自由、學習自主、行為自覺的青年俊才,是海南中學的堅定不移的教育價值追求。以課程設置的豐富性、教學手段的多樣性和教師學科素養的不斷提升,營造充滿人文情懷的教育教學氛圍,實現全體師生素養全面、身心健康、關系和諧的發展,是海南中學學科建設的核心理念。
(編者注:原文刊載于2014年第13期《人民教育》)